-
-
注射治疗多汗
注射治疗多汗是通过注射肉毒素麻痹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,从而有效控制汗液分泌的治疗方法。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手掌、足跖、腋窝等外泌汗腺密集且多汗症状明显的部位。在注射过程中,肉毒素会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,抑制神经轴突释放乙酰胆碱,这一关键步骤有效阻断了交感神经对汗腺的激活作用,进而显著减少汗液的分泌。
- 项目名称:注射治疗多汗
- 参考费用:1000-6000元
- 整形部位:皮肤及其附属
- 操作方式:注射
- 疼痛感:微痛
- 手术时长:半小时
- 麻醉方式:表面麻醉
- 治疗次数:1-2次
- 见效时间:即时
- 康复时间:1-2周
- 是否可逆:否
- 效果维持:数月
- 1、患原发性局部多汗症,腋窝、手掌、足底汗液分泌较多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
- 2、因交感神经功能紊乱、内分泌失调等原因,诱发的继发性多汗
- 3、因多汗产生严重的焦虑、自卑等心理问题,影响正常社交
- 4、经口服或外用药物治疗后,多汗症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
- 1、注射部位存在毛囊炎、疖肿等局部感染,注射可能导致感染扩散。
- 2、患肺炎、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疾病,身体免疫力下降,注射治疗多汗会加重感染风险,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
- 3、患者血小板减少、血管壁通透性增加、凝血因子异常等,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问题,注射时局部出血风险较大,且难以止血
- 4、体质敏感者对肉毒素或成分过敏,盲目注射可能出现皮肤瘙痒、红肿等过敏反应,严重时可能导致喉头水肿、呼吸困难,危及生命
- 一、术前评估
-
详细了解患者病史,排除过敏史、严重脓积病等禁忌症,评估多汗症的严重程度和范围,确定治疗方案。
- 二、确定注射点
-
通常根据多汗部位确定注射点,如腋窝多汗一般在腋窝中央区域及周边选择注射点;若为手掌多汗,注射点通常位于大小鱼际处;如果足部多汗,常在足底中央及前脚掌部位确定注射点。
- 三、麻醉
-
一般无需麻醉,但对痛感敏感时,可选择表面麻醉、局部浸润麻醉、神经阻滞麻醉等。
- 四、消毒
-
使用碘伏或75%的医用酒精对注射区域进行严格的常规消毒。
- 五、注射
-
根据标记好的注射点逐一进行肉毒素注射,注射方式通常为倾斜进针,进针后缓缓回抽针管查看有无回血,若有回血需在邻近位置重新注射。
- 六、退针
-
完成注射后迅速拔出针头,并用无菌棉签适度按压,防止出血。
- 1、肌肉无力:因肉毒素会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释放,局部注射扩散到非目标肌肉时,会影响肌肉的正常神经支配,导致无力。
- 2、肌肉萎缩:肉毒素对神经肌肉有阻断作用,注射部位肌肉无法正常收缩,可能出现废用性萎缩、轻微凹陷现象。
- 3、出汗过少:若注射剂量过大,出现过度矫正,可能导致出汗量过少,皮肤干燥。
- 1、注射后可对注射部位进行冰敷,有助于减轻肿胀、疼痛感,但冰敷时间不宜过长,每次15分钟左右即可,以免冻伤皮肤;
- 2、注射后6小时内应保持身体直立,避免平躺,以减少药物向非注射区域扩散,影响治疗效果;
- 3、注射后要注意多休息,1-2周内避免打球、跳远、举重等剧烈运动,以免导致肉毒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。